◎續:前篇-「鉅觀教學歷程和微觀教學歷程」的認識
貳、微觀的教學歷程- 蓋聶Gagne’的「學習階段」教學理論
相對於鉅觀的教學歷程,什麼是教學的微觀歷程?試想,如果有一部顯微鏡可以把教學過程放大、細觀,教師就能夠更精確掌握學生在學習中認知改變及處理的過程,而在改變過程中提供策略方法,促使學生有效學習。
一、蓋聶 Gagne' 教學的九個歷程
Gagne'將認知處理的概念應用到學習的分析上,提出九個學習的重要處理階段,此九階段在執行上有先後之分。而教學是協助學習者運作其內在歷程,因此配合學習者的內在歷程,用具體的教學事件幫助學習者學習,也可將教學分成九個階段,這些階段的彼此間具有連貫性,且在教學活動中某些階段會反覆出現,以加強學習的成效,增加對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教學的九個歷程如下:
G1.引起注意
G2.告知學習目標
G3.喚起舊經驗
G4.呈現刺激(學習材料)
G5.提供學習輔導
G6.誘發表現
G7.提供回饋
G8.評估(評量行為表現)
G9.保留與遷移
二、教學九事件與學習階段、教學流程之關係
描述
|
教學流程(教師)
|
學習階段(學生)
|
功 能 說 明
|
問題解決
|
||
準備活動
|
(一)
準備學習
|
引起注意
告知學習者目標
刺激回憶以前的學習
|
注意
期望
檢索至運作記憶
|
.特殊事件問題刺激引起興趣和動機
.教學目標(未知)
.學生的舊經驗(已知)
|
問題
|
|
發展活動
|
(二)
獲得與
表現
|
呈現明顯的刺激特徵
提供學習輔導
誘發表現
提供回饋
|
選擇刺激特徵的知覺
語意的編碼
檢索與反應
增強
|
.呈現主題,說明講述定義
.舉例說明
.提供練習情境
( 教師提問 )
.告知正確的答案
( 教師解答 ) |
解決一
解決二
|
形成↓辨認↓符號化
|
綜合活動
|
*歸納統整概念
|
*將概念符號化
( 用自己的話說 )
|
||||
遷移活動
|
(三)
學習的
遷移
|
評鑑實作表現
增進遷移
|
檢索線索
類化
|
.提供額外的線索
.應用到新的情境
|
結果
|
(一)完整教學流程的「教學前、中、後」的各項工作
1.教學前的準備:如教學目標的確立、了解學生先備經驗及教材的分析等。
2.教學中的安排:如教師引領學生與學習材料產生互動,分析教學材料轉化成學習活動,選擇例子、安排活動,及教室常規管理、班級經營等。
3.教學後的延伸:如自學作業(回家功課)的設計、評量 (診斷性、形成性及總結性) 的規畫及學習延伸議題的探討等。
從上述來看,事實上教學活動背後的結構歷程,就是「概念形成→概念辨認→概念遷移」的歷程。因為,「概念學習」是人類學習的基本思考歷程,也是教學流程所需重視的。我們可以據此來解讀、整理課本及教學指引上的資料。
(二)從問題解決歷程看教學
教學是一種目標導向的問題解決歷程,從下面的簡圖中可以了解解題歷程與教學活動安排的關係。
P
問題
|
準備活動
|
G1
|
未知
|
|
G2
|
目標
|
|||
G3
|
已知
|
【師生互動】
|
||
S
解決
|
發展活動
|
G4
|
狹義的教學
|
T 講 解 /S聽 →忘記
T 示 範 /S看 →記得
T 提 問 /S答 →互動
T誘發、回饋/S做 →了解
|
G5
|
||||
C
結果
|
G6
|
形成性評量
|
||
G7
|
||||
綜合活動
|
G8
|
總結性評量
|
||
G9
|
三、微觀的教學歷程 - 細步化步驟及彼此的關係
活 動 設 計
|
心智活動
|
概念
學習歷程
|
杜威的
學習理論
|
各階段具體的教學行為
|
||
教學方法
|
教學步驟
|
|||||
準備活動
|
引起注意
告知學習者目標
刺激回憶以前的學習
|
動機部分
1.認知
部分
*用什麼方法策略學習?
2.意志
部分
*學習能不能堅持下去?
|
準備學習
|
動
手
做
做中
學
動
腦
想
(統整)
|
【講述法】
講解
示範
(教師為主)
【討論法】
提問
理答
(師生互動)
【自學輔導法】
(學生獨立學習)
|
【呈現】
1.下定義
2.提供正例
3.提供反例
4.正反例做比較
5.相關概念的比較並統整
【互動】
一、教師的教學技巧
1.發問:
T提供例子
S思考答案
T理答
2.證實:為什麼選?
S 說明理由
3.請學生舉出例子
4.請學生就例子去證實
6.要學生提出和統整概念
二、學生心智技能
1.綜合
2.推理
3.比較
4.摘要
5.聯想
6.觀察
7.預測
【評鑑練習】
|
發展活動
|
呈現明顥的刺激特徵
提供學習輔導
誘發表現
提供回饋
|
形成概念
重覆
辨認概念
|
||||
綜合活動
|
*歸納統整概念
(將概念符號化)
|
統整概念
|
||||
遷移活動
|
評鑑實作表現
增進遷移
|
其他情境的辨認
|
四、以微觀的教學歷程教「蓋聶教學九事件」的流程安排
我的教學啟蒙恩師吳英長教授在教我們教育理論時,最厲害之處莫過於,他在教某個理論時,教學的過程即是理論本身。這樣的教學方式深深影響我。所以,在我實習課中介紹這個理論時,即嘗試以老師的教學理念進行,進行時也更讓我了解它實際在教學中的應用。以下是教學流程的摘記:
教學流程
|
活動簡述
|
||
P
問題
|
準備活動
|
G1
引起注意
|
.T拋問題→引申「教學活動設計是教學的藍圖,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探索地圖」。
|
G2
告知
學習目標 |
.T說明→今天是主題是「微觀的教學歷程。要介紹”蓋聶教學九事件”,所以今天的教學流程也是以G1-G9進行;未來教案設計時,也以此做基礎。」
|
||
G3
喚起舊經驗
|
.T拋問題→以「什麼是論題」為材料,先請學生回想所學,再說明「G1-G9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
||
S
解決
|
發展活動
|
G4
呈現刺激(學習材料)
|
.T提供→例1「”主旨”的教學簡案」,以教案內容為例子說明「G1-G9的教學歷程的安排」。
|
G5
提供
學習輔導
|
.T提供→例2「”可是&但是”句型教學簡案」,示範「G1-G9的教學歷程」,讓學生實際經歷G1-G9的學習歷程。
|
||
C
結果
|
G6
誘發表現
|
.T提供→例3「請學生以”薛老師的地理教學”實錄」為實做討論材料,請學生閱讀及分析。
|
|
G7
提供回饋
|
.全班以「提問-討論」方式,請學生「指出該教學實錄中的G1-G9」,T在過程中提供指導及回饋。
|
||
(綜合、統整)
|
.統整1提供「教學歷程圖示、師生互動表及G1-G9完整教學流程」
.統整2提供「相關理論整理對照表」
|
||
綜合活動
|
G8
評估
(評量
行為表現) |
.請小組以「G1-G9整理今天的上課筆記,思考老師的教學流程安排」
|
|
G9
保留與遷移
|
.期末小組作業”數學領域教案設計”以G1
-G9之完整教學流程撰寫活動設計。 |
備註:將此教學簡案「」中的內容加以替換,是完整教學歷程的活動設計簡案。
從教學的鉅觀歷程來看,這次「微觀的教學歷程」只是某一個學習片斷,學生不可能因為一次的上課就習得安排完整教學歷程,及學會以G1-G9來做教案設計。這只是一個學習的開端,後續在進行領域教學說明、教案撰寫練習等教學知能培養課程中,還會再提及與應用,學生也將在學習過程中反覆檢視自己對教學理論的認識及應用情形。因此,不管是在談教學歷程理論,還是在自己實際教學的規畫安排,鉅觀教學歷程及微觀教學歷程都需顧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