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教育實習教學回顧05~3-1050718

  • 從「教師形象」到「透視良師的條件」-3

時間倒回93年第二堂教育實習課之後,我在教學札記中寫下……
今天的主要活動是請各組報告他們討論後所歸納出的「教師形象」。在求學過程中,我們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種老師,會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不外乎是「最討厭」和「最喜歡」兩種,而且大家所討厭及喜歡的理由通常有一些共通性。
上課的進行方式是第一節前三組先報告,每組時間10分鐘,三組報告後再共同討論給回應。不過,這個方式進行到一半時發現,若只由老師回應,他組的同學與度太低,為了提高參與度,所以修改了上課方式。把來中場的老師回應做以下的改變,請後三組聽完前三組的報告內容後,當場找出「好老師」的共同特質,同時將特點做排序。第二節也依此模式做教學的調整,並在各組完成報告與回應後進行全班的討論,找出大家所認同的「好老師」特質。
對我來說,站在國小教室的講台上課已經是如喝水一般普通的事。可是第二次站在大學的講台上對大孩子上課,說不會緊張是騙人的。而且,這不像主題式的講座,說完不管台下接收認同多少,結束了就是有緣再聯絡,就算有下一次也是不同的人事物組合。可是,在教育實習課的教室裡,我要和這群大孩子相處兩年四個學期共計12學分的上課時數,我得思考注意更多的問題,包括上課的氣氛及師生的情緒等。
站在講台上的緊張與不安是當下第一個要處理的問題,我必先面對及處理。於是,在主持最後的統整討論前,我說:
洪老師對大家板書的要求是對的,練好板書是一個老師重要的基本能力。不過,我的板書也不好,字只算工整但不夠漂亮。今天每個小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整理出「好老師」的各種特點,真的不容易。
今天課堂報告的進行,可能我們彼此還不熟悉、都會緊張,感覺上課的氣氛是比較嚴肅的。雖然,我和洪老師上課的要求會比較多,但是未來在有要求的課程中,我們還是可以試著用比較輕鬆的心情來上課。
接著,我以思考表白說明這堂課為什麼這麼安排,一方面是做統整,一方面也在對學生示範「上一堂課,教師要思考哪些事?」以下是我的教學思考表白:
1.請各組聽他組報告找出報告的共同點,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專心聆聽別人報告,在聆聽的同時練習做摘要、抓重點的能力。
2.本次的主題,主要是藉由回想以前遇過的教師,檢視及討論每個人心中「好老師」的形象,以找出好老師具有的共同質。
3.此次上課的形式,還包括幾項能力訓練:課前的資料整理及小組討論,除了學分工合作外,也在增強個人處理資料的能力力;課中的報告及對他組回饋,需要的是聆聽後快速掌握重點,並能在短時間內提綱挈領的組織報告內容,可以強化歸納及摘記的能力。
4.我的教學流程,也是在做教學示範。示範內容包括:如何安排活動、引導討論及掌控教學的推展。

我希望我的教學是有層次性的,一如在國小的課堂中一樣,一個老師不只在教學科內容,同時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還同步進行人格塑造的潛移默化工程……
這一堂課只是「成為良師」主題教學的前導,接下來需要用真實的案例,帶學生由閱讀中進入教學現場,更細膩的去看好老師的特質如何在教學現場影響改變學生。
坐在台下看吳老師帶我們讀案例,以及自己讀教學案例都是另一回事,現在要換成自己帶學生去讀案例做討論,還要達成教學目標,當中的教學操作是我的初體驗,而教學前最重要的還是回到文本的閱讀及分析,弄清楚了再來重思考提問及活動的安排。在國小上課如此,在大學上課也一樣吧!我在課前準備時,如此安撫自己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