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教育實習教學回顧06~3-1050722

從教「做筆記」到談「後設認知知識處理的過程」-3


.從「筆記」到「學習檔案」

過去上課要做筆記,現在更要變成「學習檔案」。
過去上課,可能都是老師講解說明,學生聽重點做摘記,上課的師生互動是單向。課程結束後是採紙筆測驗,學生只要複習筆記應答即可。現在上課的形態不同了,除了老師講述外,還會有各種實做、參訪、討論及報告等。課程的評量也就不能再限於紙筆測驗一種。
對我來說,筆記也是一種學習檔案。只是,過去採用的是固頁的筆記本,內容以整理上課老師講授的內容為主,個人的心得或延伸學習再加入其中。但是,自從資料夾普及後,不管是固頁或活頁形式,讓上課學習的記錄可以完整及彈性的整理及保留。還可以依自己的思考及學習所得重新架構上課內容做資料及學習成果的排列,讓筆記中的我變得更加凸顯鮮明。所以,記筆記還不夠,還要能變成「學習檔案」才行,但是摘要上課內容及記錄課堂中自己的思考,或他們的分享報告,上課的筆記內容也是學習檔案的一部分。

.怎樣整理「學習檔案」?

以下是我給學生的上課講綱:
一、Why:為什麼需要整理學習檔案?
1.加強學習效果,供教師做學習評量。
2.個人學習成長的記錄。
3.重點摘記及資料整理的能力培養。
二、What:學習檔案要些放什麼?
1.課堂的筆記、上課內容摘錄、隨堂心得。
2.上課的講綱、教材、閱讀資料。
3.小組討論記錄、小組分享及報告內容。
4.個人的作業、報告。
5.其他蒐集到的相關參考資料。
三、How:學習檔案怎麼整理?
1.按時間或主題做排序。
2.加上目錄、頁碼。
3.以分頁紙或分頁標籤做分類。
4.活頁式較利於增補及調整。

因為,學習檔案的整理只是主題中附帶談及的子題,並非主要教學目標。所以,只有提供了自己做的教學檔案,再加上口頭的重點的說明。先讓學生知道檔案中要放的東西及整理的方式,之後期末會再安排檔案的觀摩及分享,之後視學生的實做結果再來安排其他強化課程。另外,怎樣由整理「學習檔案」到製做獨具風格的「教學檔案」,會安排在四年級的課程內容中。
這個主題在兩次的教育實習課中我均有安排,只是時間點稍有不同。第一次上課以說服學生做筆記為重點,談後設認知及訊息處理的部分因為第一次上,自己緊張得上完也忘了自己究竟說了什麼。第二次再上這個主題,則多了一份從容,事後還能在教學札記上記錄自己課堂的觀察及授課後的自我教學評量。
第二次上「作筆記」,我可以更清楚把教學重點放在由「訊息處理系統」的認知學習觀點,怎麼看「作筆記」這件事,也能將認知與後設認知的理論放在「作筆記」中做說明,並藉以說服學生「做筆記」是重要、且必要的。
上課開始,我由「後設認知」切入,再談「訊息處理系統」。只是,我原先設定這只喚起舊經驗,因為這些教育理論中的專有名詞應該學生在大二和大一的共同課程中會上過。可是,當我提出這些名詞時,發現許多學生的眼中出現問號,眼神反應比上一屆更加迷濛,似乎根本不記得有學過這些東西。可是,當場我無法處理這個問題,只能希望透過今天的課程,讓他們回去重拾學過的教育理論,提升個人的教學專業知識。
從自己上課講解的部分來看,仍發現自己對整個認知心理學及相關的教育理論還是掌握得不夠清楚。在配合理論做舉例時,會有思緒暫時卡住,找不到合適語詞表達所知的窘境。對於整體要講授的內容還不是很有把握,就像一個新手教師一樣,要很努力去記自己教學下一步要做的事,及要講的話。有時還得偷偷看一下「小抄」,才不致使教學中斷。

上課的流暢性還不足。可見光是「知道」、「擁有知識和經驗」還不夠,怎樣轉化成教學,還有自我充實再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