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習教學回顧08-1050724 「成為教學者」--認識教學工作內涵
.教學知識基礎的概念架構
成為一名老師,除了有想成為良師的內在動機外,還需要有實質的教學知識來促使「成為教學者」。所以,我以吳英長老師課堂上過的「教學知識基礎的概念架構」為基礎,和大三修習教育實習的學生談教學工作的內容。
安排這樣的課程內容,是否必要?這個問題曾在我腦中停駐許久。我在教學札記中寫著:
從不同教師上的教育實習課程做比較,有的課程內容安排的是實際的教學技能學習,讓學生直接進入與國小教學有觀的活動,例如編寫教案、參觀學校、教學觀摩及模擬試教等,較少從教學的宏觀性先談起。學生可能一頭栽進教學的迷霧中,無法看見教學工作的全貌,難對教師生涯的遠景有所感知。
但是,若從宏觀角度來談教學工作,可能上課的內容較抽象,需要有相當的教育理論知識為基礎,太深奧的教學哲學和太龐大的教學知識體系,可能令學生摸不著頭緒,難以理解。
就以吳英長老師的教學內容來說,很多學生一開始是很難聽懂全部的,也沒有多少學生可以聽聽就付諸於教學行動的。但是,老師的教學卻能讓學生看到教學可實現的願景,讓願意接受說服的學生朝向成為一位有尊嚴的國小老師而努力。說真的,現在談的一些教育理念,幾乎吳老師早就教過我們了!但是,我能體悟到真正應用,需要的不只是時間和堅持呀!而有許多東西卻是可以現學現賣,不僅接受度高也容易上手呢!有點兩難!
.教師要有多行才行
吳英長老師在〈教師要有多行才行─談教師的學科知識〉一文的開頭即說:
一位教師需要具備哪些必要的知識?該知識的結構及內容為何?她要如何取得該知識?這些都是師資培育教育學程的中心議題。幾乎無可爭議的,專業教師必須先熟悉他所教授的學科內容。
在〈再談教師要有多行才行──談教師的教學知識〉也說:
必須擁有實質知識、本質知識和探究求知方法,這樣的學科知識,對其從事教學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不過,即使如此,他還是無法成為一個勝任的數學教師。因為他雖然已是一個專家學習者,卻只是一個新手教師,角色轉換之後,他還必須累積許多教學知識。學科知識和本文所談的教學知識,合稱為師範教育的知識基礎,即所謂教師知識。
很多人對國小教學有這樣的誤解:國小教材很簡單,只要知道、會做的內容,就可以教,沒什麼困難。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而且,國小老師只要把課本教完、習作寫完,就可以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所以,為了讓師培階段的學習者知道「教師要有多行才行」,我提供了「教學知識基礎的概念架構」這張圖,把做為一個老師要具有的知識和能力圖像化,也是未來教育實習要逐漸架構完成的學習地圖。
至於有關「教學知識基礎的概念架構」中的各個名詞,我在課堂中僅做了概要的介紹,再提供相關的兩篇文章做為閱讀充實資料。其他更詳細的介紹,則安排在後面的教學主題,配合實做、實例、討論等活動方式再逐步建構。
.教師的生涯發展與規畫
教師的教學生涯常被一般人認為是「無階段」、「沒有生涯」的職業,也因此造成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的種種限制。或者只是認為教師教學生涯的道路只有「教師-組長-主任-校長」單一的行政職務轉變。
人生有不同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在生活中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滿足不同的階段需求。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和環境改變,生涯的主題也可能跟著改變,教師的職涯也會有不同的階段變化。但是,不論是個人的生涯發展或教師職涯的規畫,自我認識都是教師個人生涯發展計劃的第一步工作。
所以,在這個主題中,我簡單介紹了國小的工作環境,分享了自己的職涯發展,做為下一個主題「學校文化及教師行為的觀察」的前導。
我認為除了在進入職場前,學生除了先「認識自我」外,還要有「評估情境,依照不同時間與工作性質,訂定生涯發展目標」的能力,這樣才能對人生的每個階段做有效、適切的安排和規劃。因為,找到人生及教學生涯的發展目標,可以導引個人的成長。每個人的自我人格特質不同,怎樣成為不同風格的老師,各自發揮教學生命的美,是我想努力的目標,也是我對這群孩子的期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